聚焦创新 为何让人欢喜让人忧-中大新材 中大股份
网站首页 走进中大 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集团业务 控股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投资者关系
新闻搜索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聚焦创新 为何让人欢喜让人忧
【出 处】中国钢铁新闻网 中国冶金报 【发布时间】2017/3/9 8 【浏览数】1199 次
      

  “2016年的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展很大,但困难也不小。对企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3月6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振明就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表达了以上看法。 

  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在“三去一降一补”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去产能方面,2016年,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行业去产能超过2.9亿吨。此外,企业的兼并重组也有了积极的进展,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如宝钢和武钢的合并、中建材和中材的重组、海螺水泥并购西部水泥等。去库存方面,截至2016年底,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的增幅有所减小。去杠杆方面,国有企业的问题比较突出,今后将以债转股为主要方向。2016年12月份,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6家银行对中钢集团将近600多亿元的债务进行整体重组,对今后市场化债转股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降成本方面,截至2016年底,我国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为85.52元,同比下降0.15元。 

  用科技的手段来补短板 

  “虽然去年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工业企业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常振明举例表示,2016年,虽然钢铁和煤炭行业都超额完成了去产能的任务,但是去掉的产能中有一些是停产、半停产的产能,而今后的去产能工作将指向正在生产中的一些企业,去产能的难度会加大。这些企业的产能退出后,其遗留的债务问题、职工安置问题等工作和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今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这方面将进入攻坚阶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新,用科技的手段来补这个短板。”常振明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含义,除了削减旧的产能之外,还要增加新的供给,用这些新的供给来增加新的需求,而衡量新、旧供给的一个标准就是科技含量。 

  “科技含量对企业来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都有的,我的性价比和竞争力更强。要做到这个,只有靠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常振明还指出,在传统领域,比如钢铁行业,目前低附加值的“地条钢”在一些地区十分猖獗,而高附加值的特殊钢却奇货可居。所以,对企业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的是机遇,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才能使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创新项目就是风投 

  “创新项目是大投入,可能有产出,也可能零产出,它就是风投!”针对创新带来的风险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贺同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经济组的一次讨论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贺同新指出,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想要留住科研人才,就会适当提高科研院所的待遇,但是这样做的话,一般劳动者、经营者的待遇就会相对下降。因此,保持科研人才和一般劳动者、经营者两边待遇的平衡很重要。此外,贺同新还指出,科研创新在初期的一个特点就是:干投入,没收益。他举例表示:“有些民营企业有战略眼光,拿出几亿元用来吸引全球的人才,开展10个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如果其中1个项目成功了、爆发了,其他9个项目就是这1个成功项目必须承担的成本。” 

  但是,贺同新也指出,这种模式对国有企业来说是不适用的,因为“国有企业这样做的话,这9个亏本的项目就会成为审计的对象。国有资产流失了,一把手是要负责任的”。因此,“国有企业的创新并不轻松,必须有来自环境和体制的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原董事长王计对此表示赞成,他说:“这是体制问题,阻碍国有企业科研创新的体制问题一定要解决。” 

  

 


【编辑】中大新材  
上一篇: 球团厂造球工艺的优化      下一篇: 地方开放型经济新版图浮现
 

版权所有 中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ShanDong QILU MINING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