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匠精神,钢企该做什么?-中大新材 中大股份
网站首页 走进中大 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集团业务 控股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投资者关系
新闻搜索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培育工匠精神,钢企该做什么?
【出 处】中国钢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3/27 【浏览数】1111 次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了“工匠精神”。尤其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笔者认为,在中国经济战略转型期,在钢铁行业全面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尤其需要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的品质和灵魂,需要工匠精神创造出更多叫响国际市场的中国品牌。 

  当然,要在钢铁企业中培育一批有工匠精神的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社会心态整体浮躁、追求“短、平、快”的即时利益的背景下,亟须从制度引导、文化塑造等多方面着手来引领、培育工匠精神。结合目前大多钢铁企业的实际,笔者认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工匠精神: 

  一是要搭好平台,找准抓手,培育工匠精神成长的土壤。一棵小苗要长成参天大树,丰厚的土壤是最基本的条件;一名年轻的技工要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专家、能手,同样离不开相应的氛围。 

  如何培育好工匠精神?笔者以为,首先要抓好最基础的技能培训,建立练兵的平台,在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建立职工技能培训点,定期组织技能讲座;或利用网络、微信平台、QQ群等建立学习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学习、分享经验和知识,将基础的技能培训做扎实;在夯实基础培训的同时,企业还要创造条件,让职工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学习新理念、新观点、新技能,开拓视野,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与时俱进。 

  另外,搭好平台,更要找准抓手,以引导职工们“比学赶超”。比如每年定期组织本企业的职工技术比武;针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重点、工作需要,组织专项的劳动竞赛;鼓励、支持、主动组织职工参加全行业、全国的技能大赛,引导职工在更高的平台上不断磨砺,追求卓越,提升技能水平。 

  二是要健全制度,树立导向,增强岗位技能工人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获得感。培育工匠精神,必须保证“匠人”有与之相匹配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培育工匠精神的关键,就是健全制度,树立导向,让“工匠们”能真正在政治上光荣、经济上多得、在企业里备受重视。 

  在笔者所在的企业里,为促进岗位职工专心钻业务、学技术,专门建立了岗位技能工人晋升通道。企业在16个重要工种设置作业师、高级作业师、专家级作业师职位,技能工人最高可享受到与公司副总同级的待遇;企业聘任的作业师、高级作业师工资甚至高于本单位科级干部。这样才能大大激励岗位工人学本领、钻技术的积极性。 

  同时,企业要打破“重设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的传统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待技能人才,采取“专业人才市场化”的灵活方式。不论技术人员还是岗位工人,他创造的价值有多大,就能拿到与之对应的薪酬。 

  三是要培育文化,营造“崇尚技能、崇尚创造、崇尚精益求精”的浓厚氛围。工匠精神的养成,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在不少企业,工匠精神的缺失,与传统观念轻视甚至鄙视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现象有直接关系。培育工匠精神,不仅需要在管理制度上提供保障,更需要社会滋养、文化再造。 

  在笔者所在的企业,多年来,企业员工能拿到的最高荣誉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冶金行业劳模”等,均由炼钢工、轧钢工等岗位技能工人获得。同时,劳模、党员标兵等分量重的荣誉,企业规定每年要把1/3以上的名额专门留给优秀技能工人。此外,企业还出台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鼓励技能卓越的优秀工人组建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公司级、厂级创新工作室,给予启动资金、活动经费、成果奖励,引导其立足岗位,精益求精,创新创效;出台了《职工先进操作法管理办法》,将一线工人总结提炼的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的操作方法,采取以先进操作法创造者名字加操作内容的方式来命名,根据其所创效益给予不同程度的重奖。 

  此外,企业还要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微信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推介一线技能工人的优秀事迹,营造滋养工匠精神的良好文化氛围。 

 


【编辑】中大新材  
上一篇: 2017年两会闭幕,这些新三板声音你不可不知      下一篇: 多项经济数据体现中国宏观经济向好态势
 

版权所有 中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ShanDong QILU MINING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