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背景下,研究机构预计,通胀水平可能仍将保持在低位,PPI涨幅可能收窄,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随着中上游行业产能开始显著地扩张,全球工业品供需格局逐渐由“供不应求”过渡到“供求平衡”,预计未来工业品价格上涨动能将逐渐消失。
同时由于2016年3月之后PPI环比由负转正,基数升高,这意味着2017年2月或者3月将是这一轮PPI的高点,此后PPI涨幅将会逐渐回落,预计二季度小幅回落,三、四季度将会大幅回落。
2016年上半年由于极寒天气,CPI食品涨幅较高,同时猪肉对CPI的拉动也较高,今年上半年食品和猪肉对CPI的拉动低于往年;下半年由于PPI涨幅将会快速回落,将会拉动CPI非食品快速回落,因此下半年CPI涨幅预计同样不高。预计全年CPI涨幅在1.5-1.8%左右。
中银国际发布研究报告认为,整体看,CPI维持温和,PPI同比涨幅收窄,通胀压力有所缓和。不过,一季度GDP平减指数已在4%左右,而PPI虽环比上涨趋缓,但同比仍在高位。
3月非制造业PMI中服务业收费价格指数降至48.9,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扩张趋势;3月制造业PMI中购进价格指数环比回落至59.3,第3个月下降,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趋势继续回落。
中银国际预计CPI环比下降0.1%,同比涨幅回升至1.1%;预计3月PPI环比涨幅收窄至0.4%,同比涨幅收窄至7.7%,自2016年9月同比转正以来首次出现同比涨幅收窄。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2017年一季度CPI同比涨幅明显低于市场预期。一方面表明在去产能背景下,PPI的快速回升并没有向CPI有效传导。另一方面也表明,虽然当前基建投资火爆,但从1-2月的消费增速放缓可以看出,消费需求并没有明显回暖,反而有放缓的迹象。
全年来看,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的背景下,虽然年中5、6月份随着翘尾因素的反弹,CPI同比仍有走高可能,但下半年随着翘尾及新涨价因素的回调又会重新回落。
连平预计,由于一季度CPI同比大幅低于预期,全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明显低于政府3%的目标,全年通胀压力并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