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日”来了!-中大新材 中大股份
网站首页 走进中大 企业文化 产品中心 新闻中心 集团业务 控股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投资者关系
新闻搜索
标题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中国品牌日”来了!
【出 处】中国钢铁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7/5/11 【浏览数】1139 次
      

 5月10日,是首个“中国品牌日”。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意义深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下游用钢行业对钢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时候,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可以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强化企业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益慈善等社会责任,使钢铁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钢铁行业还需进一步加强质量管控、完善钢铁产品质量评测标准,从而在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扩大我国钢铁行业自主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中国品牌日”来了!本报特别推出《品牌钢铁》特刊,和广大读者一起深入了解我国钢铁行业品牌建设现状,共同探索提高品牌竞争力的途径。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张鹰

  当下,质量和品牌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信誉和形象。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在全球化加速、市场竞争不断激化的背景下,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还要加强品牌管理。蒂森克虏伯除为宝马、奔驰等用户供应高端板材外,还为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如果说产品质量是赢得用户青睐的前提,那么个性化服务就是蒂森克虏伯增强用户黏度的关键。二者合为一体,就是品牌的力量。《中国制造2025》把“质量为先”作为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今年5月10日,中国有了“品牌日”……在一系列相关政策和理念的推动下,我国钢铁行业应如何把好质量关,讲好品牌故事? 

  近日,《中国冶金报》记者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部副主任姜尚清进行了专访,深入了解我国钢铁行业近年来在质量提升和品牌创建方面获得的成绩,并探索未来相关工作的发展方向。 

  我国钢铁行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姜尚清介绍,近年来,我国钢铁产品质量持续提高,品种结构不断改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建设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关键钢材品种生产取得突破,以百万千瓦级核电用钢、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第三代高强汽车板、高性能海洋平台用钢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用钢实现产业化;量大面广的建筑用钢实现升级换代,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400兆帕(Ⅲ级)及以上高强钢筋生产比例高达99.6%,超过了“十二五”规划“80%以上”的目标;钢材质量大幅提升,达到国外先进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产品有497项,产量占全部品种的40%。 

  姜尚清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通过一系列品牌培育和质量升级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钢铁知名品牌,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12年~2016年,太钢、武钢、兴澄特钢、南钢、马钢等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入选工信部“质量标杆”。2013年~2016年,钢铁行业共有30家企业入选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评选的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名单。2014年~2016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定20家企业28项产品为行业产品标杆,并为其授予“特优质量奖”。 

  未来质量和品牌建设任务艰巨

  姜尚清指出,虽然从规模上来看,我国是实打实的钢铁大国,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行业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国一些钢铁产品由于缺乏质量稳定性而丧失了一部分用户,个别高端产品还不能实现自主供应,部分产品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标准助推创新发展的作用还不够……由此看来,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钢铁行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任务仍然艰巨。 

  近年来,为营造良好的质量、品牌发展环境,通过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引领需求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出台了《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指南》等多项有关质量品牌建设的政策文件。《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对钢铁行业质量品牌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即要“坚持质量为先。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为核心,加强质量提升管理技术应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实现质量效益型转变”。

  姜尚清指出,“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面临需求下降、产能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落实中央“三去一降一补”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心任务。为此,钢铁企业必须加快树立“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增加生产领域优质供给,促进企业产品升级。

  姜尚清认为,未来,钢铁行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全面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理念和服务意识,推进钢铁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钢铁企业要与下游用钢企业主动对接,围绕用户需求,采用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持续跟踪改进的模式,为用户提供后续加工使用方案等一系列延伸服务,创造和引领高端需求。同时,钢铁企业须加强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电力、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重大技术装备所需高端钢材品种的研发,推动高端钢材品种产业化,力争每年在3至4个关键品种技术研发上实现突破,持续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加强质量管控,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钢铁企业要树立以稳定为核心的质量意识,通过采用洁净钢生产、精准轧制、产品质量管理一贯制等质量提升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质量管控水平。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装备,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钢铁产品实物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企业质量和品牌管理能力。未来,钢协将进一步做好企业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工作,以打造优质产品、推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目标,以“金杯奖”评选为基础,开展品牌培育试点和示范、质量标杆、品牌价值评价、质量品牌经验交流等活动,树立钢铁行业产品标杆,激发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动力。同时,钢铁企业要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

  四是强化标准引领作用,为装备制造业升级和下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要以创新驱动为动力,重点在关键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工作,研究并掌握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加快先进技术标准研制步伐,促进标准与专利相结合,从而推动高技术标准的研究、开发和推广。此外,钢铁行业还要增强标准的试验、验证能力,注重标准的上下游协同,提高标准的先进性、协调性和有效性,同时努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标准升级,促进钢铁产品质量水平全面提升。

  五是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结合行业质量提升要求,我国钢铁企业应加大在实验室仪器装备、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增强检测、评价、分析与验证能力,围绕产品应用技术、新材料检测技术开展关键共性质量技术研究。针对国产中高端检测仪器空白领域,加强新型、精密、高端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提高我国中高端检测仪器装备的国产化率。 


【编辑】中大新材  
上一篇: 5月11日钢铁市场早报      下一篇: 5月12日钢市早报
 

版权所有 中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 ShanDong QILU MINING Co.,Ltd All Right Reserved.